欢迎访问聊城大学党委宣传部网站!

高校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树人

党的十九大指出,“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公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高校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树人”。这些重要论断,为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基本遵循。

立德树人,就是要求我们不忘教育强国之初心、牢记民族复兴之使命,自觉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深入推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领域综合改革,着力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着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强大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撑。坚持立德树人,就要善于抓住思想政治教育这个关键。2016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要“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2017年12月,中共教育部党组印发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指出,要“充分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的育人优势,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以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为关键,强化基础、突出重点、建立规范、落实责任”。可见,新时代新形势下,党和国家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摆在了非常重要的位置。

思想政治工作要与党建工作创新融合发展。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办好我国高等教育,必须坚持党的领导,牢牢掌握党对高校工作的领导权,使高校成为坚持党的领导的坚强阵地。”他还强调,“高校党委对学校工作实行全面领导,承担管党治党、办学治校主体责任,把方向、管大局、作决策、保落实。”面对新形势新要求,一是要通过党建工作思想引领,突出思想政治工作实效,充分发挥党组织和党员的旗帜作用和先锋模范作用。二是要积极探索“网格化党建”模式,机关党支部和院系党支部结对共建模式和党建进宿舍、进课堂、进社团模式等,努力实现党建与思想政治工作融合发展。在学校基层党组织中全面实施以“创建好班子,强化党建工作核心力;创建好队伍,强化党建工作战斗力;创建好载体,强化党建工作凝聚力;创建好阵地,强化党建工作保障力;创建好机制,强化党建工作执行力”为主要内容的“五创五强”工程。三是要创新思维,充分发挥宣传作用,弘扬主旋律的引领。通过“新时代传习所”“宣讲团宣讲”、校院两级党校等工作载体,将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校园内形成实践。

思想政治工作要与文化建设有机结合。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作用,以高度的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把以文化人的理念有效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积极构建“三全育人”的新模式,为社会主义文化事业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主要责任要让师生深刻理解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能够发展中国,进而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高校是文化传播和创新的高地,是坚定师生文化自信的前沿阵地,只有促进思想政治工作与文化建设有机结合,才能把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任务推进好、落实好。多年来,在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的实践中,长春大学培育出了以“关爱他人、无私奉献、立志成才、报效祖国”为核心内涵的“团风”精神,已经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载体和“育人法宝”。长春大学结合学校实际和学生特点,搭建以弘扬和传承“团风”精神为主题的不同层面的组织和载体,将日常思想政治教育有效融入这些组织和载体,通过组织一系列理想信念教育、形势政策教育、法治廉政教育、国情党情教育、中华优良传统教育活动和精神文明创建活动,让师生们深刻领会弘扬“团风”精神是新时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体现。

思想政治工作要与人才培养目标有机结合。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一般分为四个层面:层次、功能、素质、类型。层次定位是指本、硕、博及未来发展潜力等;功能定位是指学生毕业后的职业角色;素质定位是人才的智能构成,含知识、能力等;类型定位指人才的分类培养,如研究型、应用型等。高校人才培养目标规定教育活动的性质和方向,且贯穿于整个教育活动的始终。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紧紧围绕学校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因势利导、因人施教。一是要注重课堂教学环节,发挥好主渠道作用,紧密联系新时代大学生思想实际和身心需求优化课堂教学环境,不断提高课堂教学实效,增强大学生对主流价值理论的情感认同和信念追求;二是要与教学、科研、学团、管理等工作紧密结合,相互促进、相互支撑,团结协作,发挥好教育引导、舆论宣传、文化熏陶、实践养成、制度保障等各环节的积极作用,切实形成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的良好氛围;三是要积极搭建文化宣传、创新创业、社会实践、科学研究、志愿服务等平台,分类、分层次系统化的开展思想政治工作;四是要主动设计,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感染力和主动性,使思想政治工作与学校人才培养目标同步同行。

思想政治工作要与“师生共同成长”理念有机结合。“立德树人”是党领导下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校的立身之本,“立德”的目的是教师“树人”,“树人”的前提则是教师需“立德”,二者缺一不可。师生“共同成长、同向同行”是遵循思想政治教育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服务于教师和学生的全面发展,实现高校立德树人的现实途径。要把提高教师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摆在首要位置,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教书育人全过程,突出全员全方位全过程师德养成,推动教师成为先进思想文化的传播者、党执政的坚定支持者、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要设置教师工作部,在教师中广泛成立学术类、公益类、文体类等各类社团组织,施行教师社团指导学生社团的工作机制和师生社团互助共建机制,在适当范围内成立师生共同参与的社团组织,师生按一定比例结成成长“对子”,开展师生间的深入互动交流,教师做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学业的“双重导师”,实现师生在各领域向高精方向上共同成长。

思想政治工作要与新媒体建设有机结合。当前,新媒体、微时代、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已经悄然走进人们生活,并改变着人们的思维习惯,作为思想最活跃的大学生群体,更容易接受并被其所影响。因此要“把网上舆论工作作为宣传思想工作重中之重来抓”。要注重“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线上就是运用好信息化手段,运用好网络阵地,给学生输送正确的营养、健康的营养。要关注“微”话语,加强对“微”媒体的舆情监督和引导,借助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及时收集、传递、反馈,主动建立各层级的微信公众号,搭建“微”平台,把握思想政治教育在“微”媒体上的话语权,要充分利用网络新媒体优势,把主流声音广泛传递到网络生活的各个领域。要破除所谓“互联网管不了”的错误认识,像治理现实社会一样,依法实现“网络善治”。要树立大数据意识,掌握大数据知识,大数据具备“样本=总体”的特点,使信息获取和信息把握的准确性大幅度提高,要树立大数据视域下的全面思维、容错思维、相关思维,加强与大数据机构和平台交流合作,形成资源共享,运用大数据进行思考、发现并解决高校师生现实思想问题。